苏联解体之后,分裂为15个国家,这些国家包括:立陶宛、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爱沙尼亚、塔吉克斯坦、拉脱维亚、亚美尼亚、乌克兰、土库曼斯坦、白俄罗斯、俄罗斯联邦、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
1917年11月7号夜,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的一声巨响,十月革命爆发了!在列宁的带领下,2万多名革命战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位于圣彼得堡的“冬宫”!
十月革命
这次革命震惊全世界,从此以后,人类历史上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的建立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人民提供了革命的新思路,这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
这股东风很快传入了我国国内,一些有识之士在此之后决定以俄为师,最终运用马列主义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
就像毛泽东所说的: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此后的多年里,苏联一直是世界头号强国,更是社会主义的老大哥,它带领社会主义国家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相抗衡,甚至一度逼得美国不得不使用防守的姿态。
苏联红旗降落
然而,谁有能想到,苏联仅仅过了七十余年就轰然倒塌。1991年,苏联解体为多个国家,从此成为了历史。西方同时流行起“中国崩溃论”,认为同为社会主义的中国也将难逃劫难,走上和苏联一样的道路。
然而,今天中国的迅速发展却每时每刻都在打着那些人的脸,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苏联解体呢?我国是如何度过当时的难关的呢?两国同为社会主义,为何下场却截然不同呢?
伟人眼光独具
1991年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的苏联国旗缓缓降落,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三色旗,戈尔巴乔夫面对着全国大众,宣布辞去苏共总书记一职,苏联由此正式告别了历史的舞台。
戈尔巴乔夫
在此之前,东欧剧变、两德统一,已经使社会主义事业蒙受了巨大的打击,如今苏联的解体更让社会主义国家四分五裂,社会主义陷入停摆。西方确信中国的解体也是早晚的事情,“中国崩溃论”甚嚣尘上。
当时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温铁军先生前往美国演讲,他刚开口三分钟,台下就有人来驳斥温铁军,对他喊道:“你们的国家都快没了,还在这里讲什么!”形势危急,可见一斑。
同时期在我国国内,苏联的解体也对我国民众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一些人甚至对社会主义事业丧失了信心。可就在这时,偏偏有一个人眼光独特,他认为苏联的解体非但不是劫难,反而是天赐良机。
邓小平
那么这个人会是谁呢?他就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邓小平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他对苏联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并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纵观苏联的历史,它的辉煌曾让人怀念,然而人们更多地是对苏联的惋惜,上天明明给了他们那么多好牌,却被他们浪费了。
“苏联共产党在拥有20万党员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拥有200万党员时打败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政权,在拥有2000万党员时却失去了政权。”
苏共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的这种怪现象呢?苏共的2000万名党员都是摆设吗?这主要是以下的几个原因所造成的。
经济建设为中心
邓小平同志首先看到,苏联之所以解体,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在1979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就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一伟大抉择很好地适应了我国的国情。
马克思曾经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苏联领导人学习马克思的思想,似乎只学习了一半,没有看到前提条件,就着急去实现共产主义。
马克思
列宁在苏联成立后,为了快速的渡过建国初期的难关,曾实行新经济政策,这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活学活用。
然而列宁还未来得及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就突然离世,斯大林在上台后,他直接宣布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废除了新经济政策,从此走上了另一条道路:教条主义。
这种教条主义主要表现在于苏联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产力还很落后,却急于求成,用共产主义的形式。
当时的苏联为实现共产,选择用行政命令代替市场调节,彻底消灭市场生产;生产资料不计成本,造成大量浪费;单纯地强调公有制,完全否定了国内的其他经济。
苏联经济建设宣传画
这种政策有一个巨大的弊端,那就是使官员瞎指挥,造成市场系统紊乱;另外由于苏联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过多,做事都要看官员脸色,一时间官僚之风盛行。
邓小平同志以高超的战略眼光,决定发挥市场的作用,正所谓“市场多一点,计划少一点”。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不是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志,他们只是一种发展经济的手段。
在苏联解体后,为了解释市场经济这个问题,邓小平同志决定到南方去视察,后来被称为“南方谈话”。可以说南方谈话打破了人们脑海中僵化的观念,奠定了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邓小平
苏联的教条主义还表现在固步自封,由于受到冷战的影响与西方列强的封锁,苏联一直仇视西方,处处与美国针锋相对。而苏联也陷入了世界霸主的梦中,不肯苏醒,甚至发动了阿富汗战争。
可是在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危机做出了改变;在我国,邓小平同志更是提出了改革开放,这次开放搞活了我国的经济,走向了腾飞之路;就连第三世界的效果都在谋求出路,只有苏联停滞不前。
苏联经济模式还有一个巨大的弊端则是过于重视重工业的发展,造成他们的产业比例失调,这种畸形的发展方式埋下了一颗炸弹。以二战后的两个五年计划为例,苏联的重工业增长了9倍,可是农业仅增长0.3。
苏联经济
面对这种“瘸腿”的经济,苏联难道就没有想过补救吗?答案是肯定有。
赫鲁晓夫时期,他为了彰显自己改革的决心,决定对农业动手,他取消了休耕制度,大规模去开垦荒地,却造成原有的耕地被破坏;他盲目推行玉米种植,非但没丰收,反而增加了农业成本。
1959年,苏联国内粮食产量创下新低,逼的苏联动用了国库内的500吨黄金,去换取国外的粮食进口。
此后的勃列日涅夫过于保守,根本没能触及到苏联经济体制,戈尔巴乔夫更加过分,直接把重心放在了政治斗争上,可谓一错再错!苏联末期,百姓们买个面包都要排队,超市里还不一定有足够的货物,经济状况可见一斑。
排队买商品
毛主席早就看出苏联的经济模式是一个腿长一个腿短,因此很早决定不再以俄为师,要走自己的道路,重视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随后邓小平更是大胆地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提高了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邓小平同志所做出的改变行之有效,老百姓们得到了真正的实惠,能看得到国家改革所带来的发展,自然就能信得过国家;而苏联没有看到经济这个根,反而转变为政治斗争,高层的政治斗争加剧了内耗,自然也就没有人相信苏联所谓的改革。
正如一位前苏联官员所说:“苏联改革的决心不比中国小,但是中国的百姓得到了到手的东西,可苏联只停留在理论改革,民众根本没得到什么实惠。”
加强政治领导力
苏联的另一个弊端则体现在政治上。斯大林上台后,将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的意志,一人独揽党政军大权。他还发动了大清洗运动,使苏联的许多人惨遭波及,一时间人人自危。
斯大林
斯大林践踏法律的尊严,凌驾于百姓之上。个人崇拜在苏联“蓬勃发展”。此外,斯大林还留下了自上而下的任命制和干部终身制,这让苏联的官僚机构臃肿,官僚主义横行。
他的继任者赫鲁晓夫在执政前期也曾想有过一番作为。但是在1956年,赫鲁晓夫做的“秘密报告”严重破坏了苏共权威。
“秘密报告”否定了斯大林的一切,对于斯大林的功劳全部无视,造成苏共内部人心浮动。这篇报告后,赫鲁晓夫醉心于批判斯大林,他要求手下必须也要批判斯大林。
周围人有任何异议,赫鲁晓夫就会无视法律,将反对者处决。可以说他骂着斯大林,却又干着斯大林一样的事。
赫鲁晓夫
在此期间,很多在二战时期做出贡献的功勋老将被赫鲁晓夫杀害;他还将这种批判扩大到全社会,影响了一代青少年,这其中就包括了日后上台的戈尔巴乔夫,他们对国家失去了信任感与安全感。
此后的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更是一个“稳”字决,他思想僵化,连“改革”二字都不敢提,只说“完善”。正是他的唯唯诺诺,使得苏联的贪官污吏肆意猖狂。
勃列日涅夫期间恢复了终身任期制,废除了赫鲁晓夫推行的干部轮换制。他任人唯亲,造成腐败严重,严重脱离了苏联人民;手下干部都年事已高,思想顽固又老化,社会在这群人的带领下失去了活力。
勃列日涅夫
可以说勃列日涅夫错过了苏联最后一个可以改革的时期,他18年的执政生涯全被他浪费了。此后的戈尔巴乔夫更是个不得多得的政治“人才”,可以说他亲手葬送了苏联。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竟然不管本国的经济基础,转而进行政治斗争。他认为改革就是革命,而这是一个东西,在这种错误的认识下,他竟然实行起多党制。
苏共领导人此前屡屡践踏法律,纵容贪污腐败,这已经让老百姓十分愤怒,自从戈尔巴乔夫实行了多党制后,2000万人的苏联共产党一哄而散,1991年的苏联境内竟然存在了5000多个政党!社会在他的改革下彻底混乱。
邓小平
邓小平同志看到了苏联的这些乱象,他知道中国要想发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优势。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更是我们党不同于苏联等政党的根本标志。
对此他说道:“我们的改革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不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政治协商制度,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党专制在我国行不通;多党相争更容易产生混乱。必须紧密围绕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民主协商,共商共建。这种民主也被邓小平称作:“政治上发展民主,经济上发展改革!”
邓小平
此外,邓小平同志将法制与贪污腐败相结合,提出了独到的建议,他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建设。要想民主就必须坚持法制!”
当时有美国人还专门询问过邓小平,问他是如何整治这些人的,邓小平分享了他的看法:“我们一手靠教育,一手靠法律!越是高级的干部,越要从严查处!”此后他在多次会议上也提出,只要贪污犯罪,不论是什么人都要进行严查,廉政建设要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邓小平同志敢于改革,他没有像勃列日涅夫一样把改革只放在嘴上,而是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来推动我国的改革,这种非凡的魄力不是常人所能比拟!
着重思想引领
自从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出台了杜鲁门主义,冷战正式开始。美国建立了军事机构北约来加强对苏联的防守;而苏联也毫不示弱,它联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小弟建立了华约与美国对抗。
铁幕演说
在这种剑拔弩张的情况下,军备竞赛成为了当时的思想主题,苏联更是深受其困扰!为了发展军备,苏联大力发展核设施,这种威慑性武器投入成本巨大,可苏联对核设施的建设乐此不疲。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苏联的核弹熟练已逐渐超越了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核大国。美国见正面打不过,反而专用地下的方式,对苏联进行渗透。
美国利用资金、技术来引诱苏联的小弟们,让他们向资本主义靠拢;通过一种和平的方式,实现“解放”。美国为了达到目的,在修建立了两大电视台:自由欧洲电台和自由电台。
和平演变
美国通过这两部电台鼓吹人权、民主,号召东欧以及苏联境内的年轻人们从全人类的角度出发,个人利益高于一切,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进行自由游行、示威活动。
对于革命先辈而言,他们知道创业的艰辛与幸福生活的不易,可是对于三代以后的年轻人而言,革命生活离他们已经远去,很容易受到金钱、美色的腐蚀,从而不思进取。
针对这个潜在的问题,毛主席早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邓小平
毛主席的这“两个务必”给当时的人敲响了警钟,更给邓小平同志提了个醒,在改革开放进行的如火如荼时,他还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强调要加强全党同志的学习教育,正确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精神。
邓小平同志说:“中国不搞社会主义不行,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不行!不搞社会主义,不进行改革开放,哪里有现在的中国?西方用民主、自由来否定共产党的领导,鼓吹资本主义道路,是一个长时间的任务,应当常抓不懈!”
与此同时,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脑子里少了这根筋,他竟然允许西方文化的传播,认为这样才能让思想改革。当戈尔巴乔夫放开此政策以后,源源不断的麻烦涌现出来。
戈尔巴乔夫
西方的电台在苏联境内不断播放苏联国内的丑闻,大量的解密书籍对苏联进行所谓的“解密”,让年轻人的思想大受震撼!更重要的是一些收了钱的公知,他们在国内大肆吹捧人权、民主与自由。
年轻人在这些人的鼓动下,纷纷罢课走上街头,他们为了自由而进行游行示威活动,这正中了美国人的下怀,美国人利用这些照片再进行二次宣传,使得苏联国内人心惶惶,民众动荡不安。
戈尔巴乔夫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时刻,看着游行的学生,他竟然能说出这是民主的表现,声称这是自由化、多元化的现象。可见此时的苏联已经到了无力回天的地步!
苏联解体
同时,苏联的少数民族也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冲击。苏联这个国家有130多个民族,民族问题也是苏联的心病。在苏联成立早期,列宁为了得到他们的支持,给了少数民族自决权,并写进了法律,这给苏联解体埋下了大坑。
由于列宁执政时间短暂,他去世前没能废除这一战时政策,斯大林对这个问题毫不在意,根本没有多想。结果让苏联民族独立运动有理可循,有法可依。
谁知就在半个世纪以后,由于受到美国不断鼓吹民主自由,美国灌输“民族大于国家”的错误思想,让苏联各民族纷纷闹起了独立,最后竟分裂成了15个国家!
邓小平
对于这种情况,邓小平同志也早有准备。邓小平还在西南工作时期,在少数民族聚集区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政治高于一切!邓小平根据工作经验,制定了“十条”少数民族政策,收到了毛主席的肯定。
从那以后,邓小平深入基层,结合实际,给少数民族的团结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也是个多民族国家,正是坚持了党的正确领导,坚持民族区域自治,56支花朵才能在中国的大地上盛开!
绝不干涉的原则
苏联还犯下了重要的错误,则是贸然干涉他国内政,推行大国沙文主义!苏联把自己当做社会主义的“大家长”,那个小弟敢不服从命令他就敢教训。
布拉格之春
这件事深刻地体现在“布拉格之春”事件中,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为了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发展,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响应。
可谁曾想,苏联竟然以“叛徒”为由,悍然出兵布拉格,这场改革被苏联用武力扼杀!苏联频频制造危机,对我国也毫不例外。甚至在六十年代末,我国与苏联爆发了珍宝岛战役。
1979年,苏联更是悍然出兵阿富汗地区,让世界感到震惊。它的这种霸权主义与穷兵黩武,遭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痛恨!苏联也因此陷入了外交孤立,左右为敌。直到戈尔巴乔夫上台,他才有意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但为时已晚。
入侵阿富汗
邓小平在东欧剧变那年,提出了三个点:“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
“冷静观察”观察的正是国际大事背后的原因,邓小平认为万事的根源在于经济!对于国际形势我们应当少说多做,办好自己的事情。
“稳住阵脚”指的是立足各国之间的矛盾,善于利用他们之间的关系,来同大国保持好的关系,为我国的发展创造出和平的环境。
“沉着应对”则是不要对苏联和东欧的事情扣帽子,以免引起意识形态的误会,少管别人的事,因为我们也管不了!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发展,从而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邓小平
最后,针对苏联穷兵黩武的政策,邓小平也指出要进行大裁军!减少军队预算,提高军队素质,兵不在多而在精!
总而言之,苏联和中国面对危机时,所采取的政策截然不同。苏联高层任人唯亲,不能唯才是举,领导人唯唯诺诺,又没有预见性的目光,这才使得两国出现了如此大的差异!
邓小平同志的眼光独具,他和我国的同志们群策群力,才找到了中国真正该走的路。苏联的解体和邓小平所说的一样,是一件“好事”,这件事促使邓小平完善了他的理论,让我国吸取了大量的教训!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多年以后,我国当时的外交部长李肇星在美国总统里根的葬礼上偶遇了戈尔巴乔夫。李肇星问他为什么苏联走向了灭亡?
戈尔巴乔夫思索半天后,说道:“因为苏联没有邓小平!”这就是中国领导人的智慧,中华民族也在他们的领导下,更加富强!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生活常识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