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

马斯克称中国经济繁荣令人赞叹!马斯克为什么要来中国?附详情

美国企业家、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称赞中国在经济尤其是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并鼓励人们亲自去中国看看。

据新华社报道,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7月1日上午8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期间,习近平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马斯克称中国经济繁荣令人赞叹

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帐号也发布了中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消息,马斯克则在这一消息下留言称:“中国取得的经济繁荣确实令人惊叹,尤其是在基础设施方面!我鼓励人们亲自(前往中国去)参观与见证。

这已经不是马斯克首次对中国所取得的成就表示称赞和祝贺,6月份,在神舟十二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宫号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马斯克在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帐号下留言表示祝贺。他说:“这是一项巨大的成就!”5月份,在天问一号携祝融号火星车成功在火星着陆后,马斯克同样在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帐号下留言称:“祝贺!!去火星是非常困难的。”

今年1月份,马斯克在接受美国媒体专访时还表示,中国政府很关心人民福祉,可能比美国政府对人民福祉“更有责任感”。他还表示“中国若不在乎人权,怎么可能会有平等和公平的竞争环境”?对此,发言人华春莹表示,这个评价是客观的。“因为的确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最大的底气和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法宝。”

据“汽车头条”报道,早在2014年5月,时任上海浦东新区副区长的丁磊,就曾代表浦东与特斯拉商谈合作。马斯克提出了两个条件,第一要独资建厂,第二将登记产品变成电子消费类产品,而非汽车产品。丁磊提出了一些阶段性方案,但在2014年底,特斯拉回复上海政府称,北美地区产能仍未完全发挥,中国建厂之事需在五年以后再做商议。

在马斯克提出的两个条件中,独资建厂一直是中外合资汽车企业不可逾越的限制。1984年中国开始引入中外合资时起,合资的股比都按照50:50进行设定。

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出台,明确规定生产汽车、摩托车整车和发动机产品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此后几次修订,整车股比限制依然不曾动摇。

特斯拉在与美国地方政府合作时提出的条件也颇为强势。2014年其Gigafactory电池工厂在美国选址时,曾引来五个州的争夺。根据马斯克开出的条件,在这座工厂 50 亿美元的总投资中,合作州要拿出 10%也就是5亿美元,合作伙伴松下拿出 30%-40%,供应商拿出 10%,剩余部分才是特斯拉自己掏钱。

但随着中国市场的爆发,马斯克也有些坐不住了,据《华尔街日报》2015年10月的报道,马斯克表示计划将在中国开设工厂,这将使运费、进口税等得以减免,最终价格预计将会降低三分之一。

据媒体报道,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特斯拉在中国各地进行了选址,包括江苏苏州、安徽合肥、广州南沙、上海金桥、上海临港等地,最终落户上海临港。

眼下,也的确是特斯拉落地中国最好的时机。

4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宣布,“下一步要尽快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特别是汽车行业外资限制。”

4月17日,发改委发布消息称,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

6月28日,发改委和商务部共同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版)》,在原有规定“汽车整车制造的中方股比不低于50%”的基础上,增加了“除专用车、新能源车外”。这给特斯拉寻求更高控股权移除了政策障碍。

特斯拉在6月底也终于开始走出“量产地狱”的阴影。“我觉得我们现在只有一只脚陷在地狱了”,马斯克7月8日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说。

7月2日,特斯拉公布了第二季度生产报告,宣布在6月的最后一周里,生产了5031台Model 3,实现了周产能达标,“我几乎在工厂里度过了最后一周7天时间,事实上在过去三个月里,我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我穿同样的衣服已经五天了,我和其他人都很紧张。”马斯克说。

马斯克坦承,团队先后在总装、油漆、车身、模块生产、包装生产、物流等方面遇到了限制,甚至是来自仓库的零部件输送也出了问题。这是自己以前从未有过的问题,“我们曾生产出100辆没有右侧大灯的汽车,最后再组装,因为当时右大灯没有及时从仓库送过来。它们是在总装之后才安装的。”

马斯克早就预计到Model 3可能面临的问题,他之前制造的跑车Roadster在量产时就曾遭遇这些困境,并且险些让特斯拉破产。这让他在Model 3开始量产前就放出口风,特斯拉即将进入“量产地狱”。

但危机之大显然超出了马斯克的预期。今年4月,持续已久的“量产地狱”未有好转迹象,12万辆Model S又面临召回,股价大跌,市场一片唱衰之声。马斯克在回忆过去这段日子时说到,“这是超难的,肯定会产生永久性的精神创伤。”

量产达标、中国建厂计划落定,马斯克看起来又恢复了他充满攻击性的另一面,或许这一面从来都不曾改变过。《商业周刊》在采访时问他,“为什么不主动放弃呢,底特律曾大喊,这行不通。”

“他们什么时候没这样说过?他们上次说行得通是什么时候?在特斯拉历史上的任何时刻,你能回忆起他们说行得通的时候吗?”马斯克回答到。

《华尔街日报》曾评价马斯克“独断专行如暴君”,他总是会设定非常完美而超前的时间表,并且命令部下不惜一切代价去完成。

他也极为重视外界对自己和特斯拉的看法,阿什利·万斯在《硅谷钢铁侠》中提到一个细节,马斯克每天都会在谷歌上搜索有关特斯拉的新闻,如果他看到负面消息,即便特斯拉的公关人员没有办法让记者改变他们的观点,他也会指定一个人去“更正它”。

不过在中国建厂这件事上,特斯拉的确面临着各种质疑,特斯拉到底从哪里找钱来建厂,它究竟能不能适应中国市场的环境,这都是待解的问题。

有媒体问蔚来董事长兼CEO李斌如何看待特斯拉来华建厂,李斌说:“加州温室里的花朵,到中国来未必能适应激烈充分的市场环境。我欢迎特斯拉到中国建厂,这证明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也给消费者更多选择。但最终胜利一定属于中国汽车品牌。也许是蔚来,也许是其它企业,特别是新造车势力中,创业创新成功的,会代表中国汽车企业取得胜利。”

合众新能源总裁张勇在微信朋友圈表示,“特斯拉来上海建厂,又怎么啦?这个和二三十年前,跨国车企批量进入中国的状况比较,简直是小儿科。”

媒体的分析则是喜忧参半。《证券日报》援引专家的观点称,此举表明政府希望通过开放竞争,倒逼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让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力上一个台阶。

亦有分析表示,与30年前外资品牌入华时中国汽车工业在技术、品牌、市场等各方面毫无优势相比,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已经积累了非常多的技术、人才等储备,在动力电池等技术领域甚至有一定的先进性,总体而言并非毫无还手之力。

国内造车新势力并非没有窗口期。在与上海临港的合作协议签署后,特斯拉发布了一个声明,“我们预期,在得到一切必要的批文和许可以后,将在不远的将来开始动工。将需要约两年时间才开始生产汽车,再过两到三年时间可为中国市场每年生产大约50万辆车。”

造车新势力对于未来4到5年的窗口期早有一定的共识,但这些判断并不是基于特斯拉入华,而是传统燃油车企在这一领域的投入,以及新造车企业自己的进度。

也有观点对特斯拉的到来表示担忧。除了蔚来等极少数车企已经或马上开始量产交付,很多新造车企业的进度依然还不乐观。如果这些车企在特斯拉在华工厂开始生产前还不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被淘汰的几率将会大大增加。

更何况作为主力车型的Model 3的售价在美国只有3.5万美元,约合20多万人民币,如果在华生产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其售价有可能探至20万元以下,这里也恰好是新造车企业密集的定价区间。

相较特斯拉,或许更值得新造车企业关注的是传统车企的强势杀入。北汽集团、长安汽车等等大型车企已经进入,比亚迪、江淮汽车、奇瑞汽车、吉利汽车等也早已在这一领域布局。

特斯拉的到来,像是在几个剑客已经拔剑相视的战场上,突然闯进来一个浑身欧洲中世纪铠甲的武士,这不禁让人侧目,不过当战斗真的开始前,又有谁知道最后的输赢呢?

7月1日,马斯克在个人微博上发文称:“中国取得的经济繁荣确实令人赞叹,尤其在基础设施方面!我鼓励大家都亲自去看看。短短一句话,信息量巨大。

1、中国经济繁荣是事实。

2、中国的基建实力非常强大。

3、中国在做实事,别被不良媒体带歪了。

4、鼓励大家亲自到中国去看看。

最后一句,鼓励大家亲自去中国看看真的是太好了,能得到“硅谷钢铁侠”的高度认可,相信会让曾经对中国有偏见的外籍人士刮目相看,马斯克虽然有的时候“口无遮拦”,但是他敢说敢做的性格,非常让人喜欢。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