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

尿毒症男子包地自救(他不但自救还感动千万网友)

据报道,四川射洪的贺华兵是一名尿毒症患者,为了自救,他包下60亩土地经营种植水果。每周的一三五去医院接受透析,二四六七到地里干农活。患病之前贺华兵就曾无偿献血达11000毫升,患病后依然坚持公益。

据贺华兵介绍,他是在2015年1月份检查出来的肾衰竭,第二年便开始承包土地搞起了水果种植和家禽养殖。目前贺华兵只能每周要进行三次透析治疗,换肾之路艰难。

尿毒症男子包下60亩地自救,单日透析双日干活,患病后坚持公益

一方面换肾手术是大手术,缺乏足够的资金,另一方面就是肾源并不好找,中国的器官捐献并不普遍,想找到一个健康合适的肾源并非易事,往往需要长期的等待。

现在贺华兵除了包下60亩土地进行经营种植,家中还有几十只鸡,鸭、鹅各十余只。

据了解,贺华兵早在患病前自2003年开始就有每年义务献血的习惯,坚持11年,已累计献血11000毫升。在知道自己得了尿毒症之后他反而更加热衷于爱心活动,即便身处在乡下,公益活动的渠道较为闭塞,贺华兵就选择通过网络,参加网上发起的一些公益活动。

尿毒症男子包下60亩地自救,单日透析双日干活,患病后坚持公益

面对采访,贺华兵十分平静,只是真切地希望十年后自己还可以健康地生活,把自家的农场经营下去,自主负担治疗费用,有能力再回报社会。

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肾脏导致肾脏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简称慢性肾衰。慢性肾衰的终末期即为人们熟知的尿毒症。因此,尿毒症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晚期的肾脏病共同作用下的临床综合征,

尿毒症男子包下60亩地自救,单日透析双日干活,患病后坚持公益

目前针对于尿毒症并无有效的根治办法,大部分选择透析也就是定期清除体内积聚的毒素来维持生命。绝大多数人面对这种无解的病症,要么选择消极的混吃等死,要么在日复一日的透析治疗中苦苦支撑,根本无力正常生活,敢于直面病魔的并不多。

强者自救,贺华兵面对生活突如其来的苦难,显得异常平静和坚强。很少有人的第一选择是自救,更多的是将希望寄托于亲友、他人和社会,这固然没错,但也正因此,贺华兵的自救行为更加令人敬佩。

  • 献血英雄

贺华兵来自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今年45岁,1997年前往广东东莞务工,做过包装、仓管、学徒、技术员,后来帮人种植火龙果。一次,看见献血车在做宣传,了解了无偿献血的意义,就开始献血助人。

据东莞当地媒体此前报道,登记显示,2003年开始,贺华兵在东莞共计献血28次,累计献出的总血量达11000多毫升,接近三名成年人的总体血液含量。曾经有人劝他,别那么傻,献血有什么好处?贺华兵跟他们说,“我没有经济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但我的血可以挽救一些人的生命。”

2011年,贺华兵登记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14年3月,他还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我死后的器官能够救助他人,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贺华兵说。

因热心公益、积极献血,他先后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全国无偿献血一星奖”“中国红十字会二星级志愿者”“广东省无偿献血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 厄运降临

贺华兵无偿献血挽救生命的步伐,在2015年被迫停下。那年1月的一个晚上,他在家泡脚,发现两只脚都有点肿。几天后,他前往医院检查,被确诊患尿毒症。厄运降临,他不敢相信,无数次扪心自问:“自己一辈子没做过什么坏事、亏心事,为什么会得这么严重的病?”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生病前,贺华兵的爱人在家照顾行动不便、患白内障的老母亲,还有一双正在读书的儿女。他的工资虽然不高,但足以应付日常开支,一家人开开心心,还算幸福。

患上尿毒症后,不仅花光了原本不多的积蓄,还欠下几万元的债务。为节约治疗费,他曾把一周三次的透析治疗改为二次。爱人也在县城饭店找了份服务员工作,每天早出晚归。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他一度觉得成了家人的拖累,心里五味杂陈,好几次都想一死了之。但看着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女,还有为了家辛苦付出的妻子,他最终选择坚强,从东莞回到老家治疗,积极与病魔抗争。

其实医治尿毒症最好的办法是肾移植手术,不过贺华兵没有这个奢望,一个是资金不够,移植费用对他来说就是天文数字,另外肾源也不好找。

  • 带病自救

让人欣慰的是,无助之时,曾帮助过他人的贺华兵,也得到了无数好心人的帮助。在广东多家媒体的报道下,广东及东莞众多爱心人士纷纷献出爱心,累计为贺华兵捐款21万元。

治疗尿毒症,目前的治疗方法就是“血透”和“肾移殖”。尽管有了爱心捐款,但对于巨额移植费用还远远不够。想到家里上有老母亲,下有两个孩子,自己生病了,家庭重担落在爱人身上,作为一个男人,贺华兵于心不忍。他决定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尽量在透析以外的时间做点事情。

起初,他想过在县城做点小生意,开个小吃店,但爱人担心生意不好做,没有同意。贺华兵没有放弃,他一直琢磨选择合适的项目,想过很多,都被爱人拒绝了。最后,他决定追随父辈的足迹。“种地虽然苦累,但时间相对自由。”贺华兵说,这次爱人还是反对,担心他的身体。但他的态度坚决,找来挖掘机修路到山上,把自家的荒地清理出来,开始种植火龙果。刚开始怕身体吃不消,就请人种植,自己负责技术和管理。

“到透析时间就去透析,不透析就下地干活。”慢慢的,贺华兵就适应了,后来自己也亲自种植。只是很少干重活,担心造成瘘堵和受伤,瘘一旦出现问题就无法透析,会危及生命。

  • 传递爱心

经过4年的发展,贺华兵在当地经营的火龙果家庭农场已经初具规模,流转土地60亩,除了火龙果,还有黄金果、西瓜梨、枣油桃、苹果、葡萄等品种。

农场成功种植后,对于贺华兵来说,销售渠道其实很有限。他主要通过微信朋友圈扩散消息,多数销往本地,也有一些网上发售。除掉农场基础建设、人工、大棚维护等成本,收入勉强能够承担透析费用。现在,贺华兵每月透析的费用可以报销一部分,加上从外面买的药共花费2000元。

贺华兵说,承包的土地还没有完全利用上,一些果树还没完全挂果。因能力有限,只能逐渐开荒。但他已经感到满足和庆幸,能够活到现在,并经营农场,他一直感恩于曾经帮过他的好心人,给了他信心和动力。

回报帮过自己的人,这个想法也支撑着贺华兵继续勇敢活下去。他也用实际行动,坚持着做公益。他的微信头像图片上,写着一句话:“帮助自己唯一的方法就是去帮助别人。”朋友圈中,也分享着他参加公益项目的消息,每天捐款1元钱,捐给因病致贫家庭孩子或者病人、残疾人家庭,截至9月28日,已经累计捐款890天,累计捐款1020元。

生活很难,但总有变好的时候。让贺华兵感到欣慰的是,儿子已经读到大二,这个月刚刚参军入伍,女儿也在读师范学校,将来有机会实现她当幼师的梦想。爱人还在餐馆做服务员,就像疫情过后的每个人一样,都在努力的活着。

谈及未来,贺华兵说,他希望一二十年后自己还可以健康地生活,把自家的农场经营下去,自主负担治疗费用,有能力再继续回报社会。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生活常识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