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

南泥湾开荒是指什么,南泥湾的精神和意义

  南泥湾开荒是指什么?南泥湾开荒是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展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关于南泥湾开荒是指什么的问题,小编为你整理了下面的详细答案:

南泥湾开荒是指什么

南泥湾的精神和意义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陕甘宁边区面临着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挑衅和经济封锁,毛泽东同志认为不能等、不能靠,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初到南泥湾的战士们拿起了镢头,“向荒山野岭要粮”。面对南泥湾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战士们以强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唱着“窑洞草房好军营,茅草床铺软腾腾;三尺厚雪绫罗被,茂密梢林好屯军”歌曲,抱着必胜的信念,勇敢战胜困难,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战胜重重困难,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勇于担当、敢于创造的创新精神。1940年9月初,王震率领的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屯垦南泥湾。开荒种地并非易事,种种难题需要攻克,破解难题需要创新。三五九旅一边战斗、一边生产,既保卫了延安的南大门、保证了党中央的安全,又通过大生产运动保证了党中央后勤生活给养,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有创造精神”,为人民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树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光辉旗帜。三五九旅战士们有着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勇于创造,敢为人先,为大生产运动的成功提供了重要保障。

  同心同德、同甘共苦的精神。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只要共产党人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的。”在大生产运动中,领导骨干与广大官兵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一起参加劳动。1941年,抗日战争艰苦卓绝,国民党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军事和经济封锁。陕甘宁边区的供应十分困难。为粉碎敌人的封锁,八路军战士自己开荒种粮,自己纺线织布,各级领导干部纷纷带头。周恩来也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和战士们一起参加生产,学习纺线。1943年,在周恩来的提议下,中央机关决定开展一次纺线比赛。3月1日上午,一次别开生面的纺线比赛开始了,礼堂里几十架纺车排列成行,周恩来带着王震赠送的纺车前来参加。在紧张热烈的比赛氛围中,周恩来动作协调,纺出的线均匀,被评为甲等。由此,周恩来被称为“纺线能手”。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振奋了人心,并直接转化为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五九旅上自旅长,下至勤务员和炊事员,一律编入生产小组,旅长兼政委的王震坚持带头参加劳动,与战士们一起开荒种地、纺纱织布。正是靠着这种同心同德、同甘共苦的精神,使得南泥湾焕发了生机。

  听党指挥、官兵一致的兵团精神。三五九旅官兵上下一致,坚决执行中共中央的指示。当王震收到指令后,没有丝毫的犹豫,毅然开赴南泥湾。三五九旅一切行动听党指挥,表现出“对党忠诚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胜利完成了保卫党中央、发展大生产的艰巨任务,被八路军总部授予“模范党军”锦旗。被誉为“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的国际著名记者爱泼斯坦直言“手上长满了茧子”的王震将军“像个庄稼人”,“身上没有任何显示军阶的标志,看上去同一个普通士兵一样”;只有一支胳膊的团政委左齐不能抡镢头开荒,就给大家挑水送饭;“模范团长”陈宗尧既组织领导又参加劳动,不顾多次负伤的身体,与战士们一样,每次背一袋百余斤的米。

南泥湾开荒是指什么

  南泥湾开荒是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展著名的大生产运动。

  1941年中国正处在内战爆发的时期,当时中国的长期内战,导致农民不能够安居乐业,很多地方收成也很低,三五九旅的八路军接到中央共产党的命令,奉命去进入南泥湾地区开荒种地,为农民开拓耕地,提高粮食产量。

  南泥湾开荒的事件被农民传颂,南泥湾精神也被共产党传承了下来。

  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南泥湾精神是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是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拯民于水火的精神源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柱。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