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

德国不认可拉贝(德国人如何评价拉贝)

拉贝更多的是代表个人,而不是德国政府。在布尔战争后,西方民间社会对人道灾难这些事情很关注,所以有了拉贝的行为。德国政府在日本中国之间,更加倾向日本,虽然当时也和中国有军事合作。但随后,德国政府就召回了德国顾问团,并停止了中国的军购。

1937年12月13日,是六朝古都南京自建城以来最黑暗的一天,这一天有30万同胞惨死在了日军的手下,鲜血染红了南京城的土地,血腥味弥漫了整个南京城的上空。

南京大屠杀是日军占领南京城之后最惨烈的一次杀戮,在此之前和之后,日军的烧杀抢掠行为从未停止过。淞沪会战失败,上海失守,与上海相隔不远的南京也危机四伏。

此时南京城内的有钱人早就开始了大逃亡,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有钱有势的人总归还能找到一个避免的场所,而很多无处可去的底层百姓就只能等待命运的安排。

可惜上帝并没有眷顾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当日军的铁骑踏进南京城,南京城的百姓遭遇了最残暴的对待。

每一位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提起那段往事都悲愤不已,当时一位德国人见到南京大屠杀的惨状后,不忍心看到那么多无辜百姓被杀,发电报向希特勒求救,可他自己却结局悲惨。

德国人如何评价拉贝

结缘中国

凡事总有例外,就像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中会有汉奸,德国纳碎党中也有正义之士。在亲眼目睹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状之后,这位敢于向希特勒写信求救的国际友人叫约翰·拉贝,也是德国纳碎党的一员。

除了向希特勒写信求救,他还利用自己德国纳碎党的身份在南京城建立了一个安全区,尽力保护南京城的百姓,据统计拉贝大约庇护了25万南京百姓。

拉贝出生在德国,父亲去世得较早,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一般,全家人都信奉基督教,拉贝在耳濡目染之下也成了一个忠实的基督徒。

后来因为工作关系,拉贝来到了中国,他先后在北京、天津和南京工作过,由于长时间留在中国,他在中国结婚生子,一住就是三十年。

拉贝的家庭和事业都在中国,因此他对中国也有着深厚的感情。1931年,拉贝又被调往南京工作,为了更好地工作和生活,他申请在南京的小桃园10号修建一所办公和住宅合二为一的住所。

小桃园10号的建筑就是现在的拉贝故居,拉贝在修建这所建筑的时候也没有想到在南京大屠杀期间,这里居然成了中国人的避免所。

早在南京沦陷之前,在南京驻守的外国人早就收到了本国大使馆离开南京的通知,拉贝也收到了德国大使馆的通知。

拉贝没有离开南京,一来是他对中国是有感情的,不想离开这里;二来他认为自己有德国纳碎党的身份,即便不离开也不会有生命的危险。日军的轰炸机整日的盘旋在南京城的上空,南京城内早已是废墟一片。

庇护难民

面对日军无休止的轰炸,拉贝在自己住的地方修建了一个防空洞,而此时的南京政府正在准备撤离,弃南京城的百姓于不顾。

拉贝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富人们逃走了,穷人们留了下来,他们不知道该去哪里,也没有钱财逃走,他们正面临着集体屠杀的危险”。

和拉贝一样,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国际友人还有20多位,他们联合成立了“南京难民区国际委员会”,拉贝是公推的主席。

要想保护南京城百姓的安全,就要给他们提供一个避免的场所,他们就利用自己外国人的身份,申请了一个中立的安全区。

这个安全区得到了中方的认可,但日本却含糊其辞,而且屡次有日本士兵进入寻衅滋事,拉贝都用德国纳碎党的身份将他们喝退。

中立的安全区内给25万难民提供避难,但南京城的百姓太多了,拉贝将自己居住的小桃园10号也提供给了南京百姓。

难民安置点的物资也比较匮乏,但至少能保证难民的生命安全,为了避免难民集中的安置点遭日军的轰炸,拉贝还组织人制作了一面巨大的纳碎党旗帜,以此警告日本人,毕竟那个时候日本和德国是盟军。

可拉贝的力量是有限的,他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残暴行为,尤其是在看到南京大屠杀的惨状之后,他发电报向希特勒求救,希望能够阻止这场无尽的杀戮,可他并没有收到希特勒的回复。

拉贝就利用自己纳碎党的身份在南京城内通行,用相机和文字记录下了日军的暴行,并且将这些资料寄给德国当局。

拉贝的这些行为没有得到认可,反而给自己惹祸上身。

1938年2月,拉贝被德国人召回,可拉贝并没有放弃拯救南京的百姓,他开始在德国公开宣讲,他将日军在南京的种种罪行公之于众,目的就是希望人们关注那个苦难的南京城。与此同时他还将自己收集的一手资料寄给了希特勒,但事与愿违,他被捕了。

凄凉晚年

拉贝为了获得自由,只能将自己在南京的所见所闻闭口不谈,他想取回自己收集的资料,但也被拒绝了。

失去了工作,经历了浩劫,拉贝的晚年生活过得很艰难。

1945年,拉贝因纳碎党的身份再次被捕,中方在得知拉贝的遭遇之后,寄出了大量的证据和资料,帮助拉贝洗脱罪名,1946年拉贝无罪释放,此时的拉贝已经过了花甲之年,战败的德国物资十分匮乏,拉贝一家人的生活也极度艰难。

最南京百姓最黑暗的时刻,拉贝伸出了援助之后,在拉贝一家遭遇劫难的时候,中国人也不会置之惘然。

南京市民自发地举行了募捐,兑换成美元汇给拉贝,不仅如此,还有人专门购买一些生活物资定期寄给拉贝,因为当时的德国是有钱也买不到东西,在中国的帮助下,拉贝一家人的生活得以维持。

1950年1月,拉贝在家中去世,他的墓碑上写着“一个好人,一个不屈的人,约翰·拉贝。”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足以概括拉贝的一生。

现如今南京城小桃园10号,这个曾经给南京百姓的避免所已经改名为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纪念馆内还有一座拉贝的半身像。

小结:

每当人们路过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都会想起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血流成河的大屠杀。

中国人不会忘记历史,也不会忘记当初在南京百姓生死存亡关头施以援手的国际友人。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