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

招聘不得限定男性或男性优先!意味着什么?会带来什么好处?

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9日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简称《行动计划》),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外交部牵头编制,确定了2021到2025年,需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平等就业权利,以及消除就业性别歧视阶段性目标和任务。那么招聘不得限定男性或男性优先,招聘不得限定男性或男性优先意味着什么?招聘不得限定男性或男性优先会带来什么好处?下面我们来看看。

招聘不得限定男性或男性优先

据《行动计划》指出,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全面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以保障妇女平等就业权利,以及消除就业性别歧视。

同时,需规范招聘行为,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限定男性或者规定男性优先。将就业性别歧视问题纳入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之中。对涉嫌就业性别歧视的用人单位开展联合约谈。

据《行动计划》称,为促进工作场所性别平等,用人单位建立需健全劳动就业、薪酬待遇、职业发展、生育保护以及帮助职工平衡工作和家庭责任。同时,预防和制止职场性骚扰等工作场所性别平等制度机制,推动建立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支持和帮助女性实现家庭和工作的平衡。

有网友认为,那就应该除了可能有极少数工作特殊情况。普通的招聘不限制性别,既不要男性优先,也不要女性优先或限定某个性别。而且不能明着没限制,具体去了解的时候又有限制,可以举报处罚。这样才算公平的男女平权。

可能很多人在求职过程中会遇到岗位只限定男生、性别歧视等情况,虽然这种情况屡见不鲜,但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求职者的热情。9月9日,为了促进男女平等,消除性别歧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

计划指出,应全面贯彻就业优先政策,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完善工资福利制度,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劳动法律实施监督。促进妇女依法平等行使权利、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共享发展成果。保障妇女平等就业权利。消除就业性别歧视。规范招聘行为,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限定男性或者规定男性优先。将就业性别歧视问题纳入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之中。对涉嫌就业性别歧视的用人单位开展联合约谈。

计划对于用工不规范、拖欠工资问题明确表示,应当健全工资决定、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指导线形成机制,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同工同酬。制定互联网平台就业劳动保障政策。完善欠薪治理长效机制,依法纠正拖欠劳动报酬等违法违规行为。

行动计划中特别提到健康权利,指出要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升级改造20个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控救治基地。依托现有疾控机构建设15个左右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升级改造20个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

完善慢性病、地方病防治体系。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覆盖全国20%的县(区)。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在2015年基础上降低20%。持续控制和消除地方病、血吸虫病危害。

提升医护人员培养质量与规模。扩大儿科、全科等短缺医师规模,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提高到3.8人。加快壮大全科医生队伍,开展人员培训,每万人口平均拥有全科医生3.93人。

健全全民医保制度。巩固完善全民医保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提高精神健康服务水平。完善社会化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缓解学业、职业、生活和情感等社会压力,加强创伤后心理建设。完善严重精神障碍诊断报告、随访管理服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90%。

持续提升青少年健康和体质水平。倡导合理用眼、合理膳食、科学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青少年体质达标率不低于90%,青年学生近视检出率初中生不高于65%、高中生不高于75%。

促进中医药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打造3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形成一批中医药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

同时行动计划还特别指出,要完善对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各类特定群体权益的平等保障和特殊保护,建立常态和非常态相结合的特定群体权益保障机制,促进所有人的全面发展。

1、保障妇女平等就业权利。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缓解妇女的家庭育儿负担。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支持150个城市利用社会力量发展综合托育服务机构和社区托育服务设施。着力补齐农村地区和城市新增人口集中地区资源短板,进一步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加强中小学课后服务,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2、提高儿童健康权保障水平。儿童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不少于1小时,保障儿童每天至少1小时中等及以上强度运动,合理安排儿童作息。加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中小学校普遍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3、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城乡养老机构床位结构,全国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5%,更好满足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支持500个区县建设连锁化运营、标准化管理的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提供失能护理、日间照料以及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等服务。推进城市新建城区、新建居住(社)区按照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设施达标率达到100%;老旧城区、已建成居住(社)区基本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培养培训200万名养老护理员,每千名老年人配1名及以上社会工作者。

网友表示现在招聘中的“隐性”性别歧视仍然存在,希望可以重视,真正消除就业性别歧视。

沽一壶浮世:还得注意隐性歧视,明文不说,但实际操作中剔除女性。

谢谢侬ZTT:就算不在招聘里“限定”,不过是形式和实质不一致罢了。形式平等,实质该怎样就怎样,和“自愿”加班一个道理。

嘎酸要学习了嘛:只是不写出来罢了,其实还是有歧视。

有网友认为就业性别歧视本质是年龄歧视,35岁女性就业困难现象严重,希望可以尽快放宽女性就业年龄限制,改善年龄歧视现象。

蜗牛牵着猪:性别歧视的本质是年龄歧视,歧视的从来不是女性,而是到了一定年龄的女性。年龄歧视才是根源,35岁歧视对女性影响很大,大学研究生毕业工作结婚就奔三了,立马就面临35岁歧视,很多女性找工作遇到歧视,是处于30-35岁这个阶段,如果歧视大学刚毕业的女性,一般是岗位性质决定。

IM_AW:35岁年龄歧视什么时候才能得到重视?

gu202020:还有年龄,在中国45岁就得失业一大半!

香橙蜜宝:一个女人如果生三胎再加上工作经验和35岁或者45岁年龄的限制,能有个稳定工作试试!真的太难了!

有网友建议,若想从根源上解决就业性别歧视问题,可以设置男性产假,并且财政给予单位员工产假补贴,这样才能够助推就业中的男女平等。

诺式媒女:招聘里不这样写,实际录取还是会男性优先。麻烦整点实际的吧…比如强制规定男员工休陪产假,且财政给到用人单位员工产假的补贴。

冬雪未曾开:措施是好措施,其他也要跟上,比如强制男性产假这种,让企业招男招女都差不多,才是实质上消除歧视,加油我的国!

乐必达:用人单位可能不会明文规定,但可以暗戳戳地搞,你还抓不到它把柄,但这也是个进步了。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