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

刘邦有多厉害(刘邦和曹操谁厉害)

刘邦厉害还是曹操

先讨论一个问题:有人说不同时代的人就象关公战秦群不能比较,真是这样吗?如果关公挑战的是儿童时期的秦群,虽然两人仍然差了几百年,谁更厉害就没人争论了吧。举这个例子要说明拿“不在同一时代”作为不能比较的理由是荒谬的。比较需要参照,不同时代的人的行为由于参照的历史背景不同,不太容易作比较,但是有些原则是跨越时代而几乎不变化的,比如刚才的例子,成年人力量比儿童大,古今就没有多大变化。同理,作为政治家的刘邦和曹操,他们做事依据的军事方法和政治策略有很多也是相通的,这些方法和策略就是衡量他们做事对与错,高与低的尺子,用这些尺子就可以对不同时代的人做比较。另外不同时代的政治家比武将容易比较些,政治家的事迹很多渗透在他们言行中,而武将的招式记录下的很少。

言归正传。比较刘邦和曹操方面很多,先比较一下两人的最初创业资本。刘邦父兄务农为生,可以说刘邦最初是一个不安份于耕地的农民,曹操的本家夏侯氏和后来曹父寄于的中常侍曹家都是官僚家族,这使曹操后来可以建立自己的武装。所以说创业资本曹比刘雄厚。再看两人最后的收获,刘邦用八年得了天下,曹操从黄巾到死用了三十多年得了三分天下。不过有句话“不以成败论英雄”,所以如果只凭这点说刘邦比曹操厉害怕是很多人不会心服,那么我们比较了两个人创业资本后接着比较一下两个人创业的过程。

先比较军事。看刘邦的战争可以感觉到是一场全局的战争,联动的战争。刘邦兵出汉中时进军很快,而广大的秦国土地随之平定了,谁为他平定的?没有记载详细,因为需要记录的刘邦的大动作太多了。入汉中时刘邦是最偏远的诸侯,出汉中时却能劫五诸侯之兵打下彭城,怎么做到的?虽然有记载,但仍然不可思议。当刘邦正面和项羽僵持时,北面韩信平定的魏赵,郦食其定了齐国,彭越在项羽后方给他破坏。就是当刘邦大败的时侯仍然能说动英布来投。今天看不起刘邦的人试着把自己放在那个处境下,哪样能做到,怕是刘邦的很多作为你自己想都想不到。有人说刘邦自己没才干,只是会用人。荒谬,没才干的人怎么能知道谁是人才谁不是?又怎么能驾驭那一邦厉害的文臣武将?再来看曹操的战争,每一场都是局部战争。曹操定天下的做法是安定其它诸侯,自己腾出来先对付一个对手。举一个例子,曹操和袁绍作战时,钟瑶在守长安,因为成功保持了长安地区的稳定受到曹的表彰,但钟显然不如刘邦的手下那么积极,西北的马腾、韩遂后来曹操还要自己平定。南方的刘表,江东孙氏、都持观望态度。曹操的地盘大凡都是自己带兵打下来的,有人还把这当作曹操比刘邦强的证据就太可笑了,作为政治家无法驱使别人,事事要自己做,是弱点而不是优点。

再比一下政治方法。刘和曹都较重视老百姓、生产和安定社会,但曹操攻下徐州时为父报仇屠杀了十几万当地百姓。在曹操和袁绍相持时后方给他送的军粮当中竟有部分人肉干。这些事说明曹操在仁政方面不如刘邦做的好,这也是他把很多老百姓赶到刘备一方的原因。(三国时刘备在仁政方面象刘邦,所以他虽然势力很弱,但也有很多老百姓跟随,也有很多士人因为刘备仁的一面而愿意为他做事。但刘备在谋略上不如他的先祖刘邦。)刘邦战争一直打着为天下兴利除暴的旗号,刘邦本人也给别人一种厚道长者的印象,这一点也深得民心。曹操的政治策略是对上胁天子以令诸侯,以谋略打天下,对下用法家思想统治百姓,比较严酷。所以曹操在争取天下人支持方面做得不如刘邦好。而且曹操欺凌主上,用谋诈驭天下的做法也为后世作了不好的榜样,使他的国家几乎在相同的做法下被取代。曹操有两个故事,望梅止渴,借粮官人头,这两事虽然显示出曹的计谋很多也解决了当时的问题,但是事后总会让人知道,人们知道后便会对曹畏惧,不敢深信,也会使官场风气重诈谋,轻仁义。这样的事还有很多,比如杀杨修,杀蔡张等。

再看用人方面。刘邦首先是为才是举,而曹操除了用人才,还用了很多名士,廉士。比如崔琰,王朗、华歆等。正如陈平所说在打天下重用这些人只会起反作用。曹操用到很多自己本家夏侯和曹家的人,这点也不如刘邦。另外刘邦用人能放开手脚,比如给陈平四万斤金(铜)而不问他怎么用,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而曹操的将领作战常会被曹操授计策,虽然操很多方面有才略,但也显示出他用人放不开手脚。曹操用人放不开手脚使他作战效率不如刘邦,比如刘邦除和项羽作战相持了多年之外,其它战争如平定三秦,平定秦国剩余国土,平定魏、韩、燕齐等国几乎是一扫而过,因为将士们在自动作战。而曹操由于很多事要自己来谋划,所以既使平定张绣、马超等过程也费了很多事。

总结一下为什么刘邦八年定天下,而曹操三十年得三分天下:1、刘邦的眼界的胸怀更广大,刘邦的行动是在全局的范围开展的大动作,而曹操打天下是通过一场接一场的局部战争。2、刘邦更善于用运外交等不战而屈人的手段,多次使用非战争手段使诸侯和自己联合或使诸侯屈服。3、刘邦比曹操更仁爱老百姓,使两人相比刘邦更得民心。4、曹操不能放开手脚用人使他的效率不如刘邦高。5、政治上刘邦使用的多是谋略,他的做法很多成为后世帝王的做法,曹操多使用诈谋,后来得了“奸雄”的称号,用谋略是王道,用“诈谋”是术道,用王道使刘邦可以做到天下归心,而用术道的曹操使一部士人不愿意归心。个人认为是刘邦厉害,虽然他很卑鄙,他是混混,曹操是大贵族之后,他无可争议的皇帝,曹操至死不敢称帝,高下立判。

刘邦有多厉害

刘邦厉害还是项羽厉害?谁的成就大?

我们就从鸿门宴上来看点一个比较真实的项羽吧!

项羽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最后恰恰是被刘邦所灭。用这件事去指责项羽,其实是用事后去衡量事前,属于标准的马后炮。鸿门宴的时候,刘邦只是众多诸侯中的一个,和项羽又是同盟,并且还首先攻入了秦国的都城咸阳,是灭亡了秦朝的功臣,项羽拿什么理由去杀他呢?

当然,刘邦不是毫无错处。在灭亡秦国之后,刘邦派兵守住了函谷关,项羽和其他诸?侯的军队到了函谷关就被挡住了。于是项羽一怒之下,攻破了函谷关,怒气冲冲的奔刘邦而来。但是这一点责任刘邦完全可以推脱为守将的乌龙,并不能完全的怪罪到刘邦身上。再加上刘邦的亡秦大功,项羽无必杀刘邦之理,而刘邦进入咸阳之后的所作所为,也无取死之状。

这个时候对项羽而言,杀了刘邦只是消灭了众多潜在的竞争对手中的一员——还很难说。就诸侯中最有威胁的一员,而一旦刘邦受诛,那么其他的诸侯难免不人人自危——刘邦有亡秦之功,尚且不能免死,何况他们?这对于项羽的分封计划无疑是很不利的。

从后来项羽的戏下分封来看,项羽还是非常有战略头脑和规划的:

1最强大的齐国被一拆为三:齐、济北和胶东,还都是从齐王手下的部将里面直接提拔成的王,所谓众建诸侯以少其力,无法对楚国形成威胁,事实上分封不久就开始内战了;

2??威胁最大、天下精兵之所在的秦国故地分封给了三个秦国降将,分别为雍国、翟国和塞国,秦人恨死了这三个卖国贼,也根本不会跟随他们造反,所以这三个降将只能依赖于项羽的权威;

3?西楚腹地的九江国封给了英布,是自己的铁杆(至少当时是):

4?常山王张耳和代相陈余反目成仇,双方共享赵地,互相制衡;

5?先入关的刘邦被封在巴蜀之地,被三秦牢牢封住出口

从西楚的位置来看,西楚占据了天下的精华,定都的彭城更是天下通衢之所,易?攻难守,就秦末汉初的发展程度来说,基本上和五代时期中原政权定都汴梁的意味差不多,不是太平盛世那种表里河山固若金汤的都市,而是充满着乱世诸侯弹压天下野心的桥头堡。

项羽让这些分封的诸侯大小相制,都需要依赖于西楚的权威和调解。而在不断征伐天下的过程中,项羽就可以逐渐的清洗掉不听话的诸侯王,换上自己的亲信或者直接收归西楚所有,通过这样的磨盘式的碾压,最终达到取秦而代之的目的。

项羽也从来不是什么「拥有优雅气质,一诺千金的上古贵族」,在戏下分封之后,对楚国西边,地处中原枢纽的韩国,项羽可谓是煞费苦心。分封的是韩王广。但是项羽压根就没有让韩王广上任,而是一直把他软禁在西楚。不久之后韩王广死,项羽立刻转封亲附自己的韩王昌为楚国看守西大门。对实实在在的威胁,项羽从来在杀人灭国屠城这方面没有犹豫过。所以项羽不杀刘邦,不是因为「君人之度」,就是因为政治代价相对较高,而没有在现实中能获得的预期好处而已。

即便是看后来的历史进程,刘邦和韩信也就是动作快打了一个时间差,趁着楚国主力在弹压齐国内乱的时候,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扰乱了项羽的节奏。其实只要再晚上一年半载,等项羽平定了齐国,能够专注西向,刘邦可能就没有什么太好的机会了。

从当时来看,刘邦能得天下的偶然性,远远大于项羽得天下的偶然性,所以这时候说项羽妇人之仁而丢了天下,是提前开了楚汉战争的上帝视角。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谈谈苏子瞻的问题了。苏轼这个人诗词自然是千古闻名没得说,但是他写的史论,按照王安石的话说,是战国纵横家之流的,大部分都可以当战国策来看——也就是攻其一点,不着其余。为了强调自己的观点,会不断的把一个特定环境下才能成立的逻辑无限的夸大,来取得夸服众人,独树一帜的效果。

说项羽有「君人之度」,这是苏轼在「范增论」里面说的话,论述的是范增为何离开项羽:?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

接下来苏轼就开始放飞自我了: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说范增劝项梁立义帝,而项羽杀义帝,那么范增肯定会非常反对啊,而反对又不听,这个时候项羽怀疑范增就已经开始了!其实这里「项羽杀义帝而范增反对」就是非常脑洞的一个事情,义帝是一个招牌,有时立,有时废,怎么就推出范增「一定」力谏?苏轼接下来就沿着这个逻辑越走越远: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亦人杰也哉!

说当初项羽杀宋义的时候,范增和项羽都是义帝的臣子,双方没有君臣之分,所以在项杀了义帝之后,范增应该做什么呢?范增能杀项羽就杀了,不杀就赶紧走,这才是大丈夫,居然还想着依靠项羽成就功名,真是「陋矣」!

范增应该为了义帝而杀项羽,这脑洞估计现代人也很难开出来吧。三苏的史论,经得起推敲的其实是少数,大都是不能就其观点来较真的,欣赏一下文学大家的文采就可以了。刘邦是优秀的领导,而项羽打仗很厉害。

项羽打仗厉害,可不会笼络人心,人才在他手下得不到重用,勇士立功了,他不愿意奖赏。

同时,妇人之仁,听不进劝谏。

而刘邦则是优秀的领导,他将各种才能的人,安排在对应的位置上,并领导他们。比如打仗的韩信,比如管理的张良。等等。

最终,刘邦胜利,建立了绵延几百年的汉朝。

不过,不得不说,项羽有那种古典英雄的气质,个人武力很强。而刘邦,真的有一些厚黑,或者说,厚脸皮,耍无赖。但最终刘邦胜利,英雄战死。

当然,刘邦的功业也很伟大,开启了强大的汉朝。从各个方面看,都是刘邦成就大。刘邦的名气比项羽大但是作为比项羽小,刘邦是西汉的开国皇帝,项羽在巨鹿打败秦军主力。作为人,项羽顶天立地。作为政治家,刘邦很成熟。至于成就嘛,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项羽,就没有汉朝。刘邦和朱元璋是不同时代的人,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不同的,两个人的出身及经历都是不同的,所以不能比谁更厉害。刘邦最强大的敌人是项羽,而朱元璋受过很多人的排挤。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生活常识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