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

寒潮大雾大风等天气气候事件(寒潮发生我国的时间及影响地区)

旱,涝,冰雹,寒潮,沙尘暴,大风的危害与预防措施

危害人体健康沙尘暴引起的健康损害是多方面的,皮肤、眼、鼻和肺是最先接触沙尘的部位,受害最重。皮肤、眼、鼻、喉等直接接触部位的损害主要是刺激症状和过敏反应,而肺部表现则更为严重和广泛。7年前美国健康学家首先提出,细微污染颗粒与肺病和心脏病死亡之间存在关系。澳大利亚《时代报》称由于土壤被风蚀而引起的沙尘暴是导致该国200万人哮喘的元凶。

专家提醒,面对沙尘暴对健康的影响,搞好自身防护很重要。 首先,在防护方面,使用防尘、滤尘面罩能有效减少吸入体内的沙尘。戴合适的眼镜保护眼睛,穿戴防尘的手套、鞋袜、衣服以保护皮肤,进食前要勤洗手脸,减少外出接触沙尘的机会,及时关 闭门窗等。 其次,在饮食方面,春天天气干燥,加上扬尘,皮肤表层的水分极易丢失, 造成皮肤粗糙,同时,尘埃进入毛孔后易发生堵塞,不及时去除,可能会引起痤疮,过敏体质的人还容易发生各种过敏性皮炎及皮疹。专家建议,多饮水能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分、加快体内各种代谢废物和毒素的排出,对皮肤保健和全身健康都是非常有益的。但肾病患者,尤其是肾功能不全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适当限制盐和水的摄入。天 气 现 象天气现象指在大气中,地面上产生的降水、水汽凝结物、冻结物、干质悬浮物和光电现象,也包括一些风的特征。

雨:呈滴状的液态降水,下降时清楚可见,强度变化较缓,落在水面上有波纹和水花,落在干地上可流下湿斑。

阵雨:开始和结束都比较突然、强度变化较大的液态降水,时伴有雷暴。

毛毛雨:绸密、细小而十分均匀的液态降水。

雪:一种固态降水,大多是白色不透明的六出分枝的星状、六角形片状结晶,强度变化较缓慢。

阵雪:开始和结束都比较突然、强度变化较大的降雪。

雨夹雪:半融化的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

阵性雨夹雪:开始和结束都比较突然、强度变化较大的雨夹雪。

霰: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小颗粒固态降水,直径约2—5毫米,下降时常成阵性,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

冰粒:透明丸状或不规则的固态降水。质地较硬。

冰雹:坚硬球状、锥状或形体不规则的的固体降水,雹核一般不透明,外面包有透明冰层。大小差异大,常伴有强雷暴。

雾: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的现象,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

露:水汽在地面或近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

霜:水汽在地面或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

龙卷风:一种小范围的强烈旋风。是从积雨云底盘旋下垂的一个漏斗状的云体。时稍伸即隐或悬挂空中,旋风过境能产生严重破坏。

雷暴:为积雨云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

闪电:为积雨云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放电时伴随的电光。但不闻雷声。

大风:瞬间风速达或超过17米/秒的风。

飑:突发的持续时间短促的强风。出现时,风速突增,风向突变,气象要素随之也有剧烈变化,常伴有雷暴出现。

台风:发生在热带洋面上、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热带气旋。近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12级(>32.6米/秒)或以上。

强热带风暴:近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10-11级(24.5-32.6米/秒)的热带气旋。

热带风暴:近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8-9级(20.8-24.4米/秒)的热带气旋。

春季低温连阴雨:早稻播种育秧期遇到的持续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下,伴随连阴雨的低温阴雨天气。

晚霜冻:四月份出现日最低气温在5℃以下的低温天气。

倒春寒:四月五日以后出现3-5天以上、日平均温度小于10℃(我省标准)的阴雨天气过程。

五月寒: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出现连续三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0℃(或最低气温低于16℃)的低温阴雨天气。

梅雨:初夏产生在江淮流域雨期较长的连阴雨天气。

高温:夏季日最高气温连续二天或以上≥35℃的天气。

伏旱:由于副热带高压长期稳定控制在某一地区而出现的高温少雨天气。

霜冻:春末秋初由于冷空气侵袭致使土壤表面、植物表面及近地面气层温度降到 0℃以下的一种短时低温气象现象。当近地面有霜时的霜冻叫白霜,无霜时的霜冻叫暗霜。

寒潮:我省把过程降温达10℃以上且过程最低温度在5℃以下的强降温过程称为寒潮。

北方强冷空气暴发南下,所经之地出现剧烈降温大风的天气,降温达到一定标准时称之为寒潮。中国气象局对寒潮的定义是:24小时内平均温度下降10℃以上,同时最低气温达5℃以下。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气候差别很大,因此各地气象台还可根据,本地气候特点制定本地区的寒潮标准。

造成寒潮天气的主要原因,在北极地区由于太阳光照弱,地面和大气获得热量少,常年冰天雪地。到了冬天,太阳光的直射位置越过赤道,到达南半球,北极地区的寒冷程度更加增强,范围扩大,气温一般都在零下40℃—50℃以下。范围很大的冷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在适宜的高空大气环流作用下,就会大规模向南入侵,形成寒潮天气。

寒潮和强冷空气通常带来的大风、降温天气,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寒潮大风对沿海地区威胁很大,如1969年4月21日~25日那次的寒潮,强风袭击渤海、黄海以及河北、山东、河南等省,陆地风力7~8级,海上风力8~10级。此时正直天文大潮,寒潮爆发造成了渤海湾、莱洲湾几十年来罕见的风暴潮。在山东北岸一带,海水上涨了3米以上,冲毁海堤50多千米,海水倒灌30~40千米。

寒潮爆发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西北沙漠和黄土高原,表现为大风少雪,极易引发沙尘暴天气。在内蒙古草原则为大风、吹雪和低温天气。在华北、黄淮地区,寒潮袭来常常风雪交加。在东北表现为更猛烈的大风、大雪,降雪量为全国之冠。在江南常伴随着寒风苦雨。

寒潮带来的雨雪和冰冻天气对交通运输危害不小。如1987年11月下旬的一次寒潮过程,使哈尔滨、沈阳、北京、乌鲁木齐等铁路局所管辖的不少车站道岔冻结,铁轨被雪埋,通信信号失灵,列车运行受阻。雨雪过后,道路结冰打滑,交通事故明显上升。寒潮袭来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大风降温天气容易引发感冒、气管炎、冠心病、肺心病、中风、哮喘、心肌梗塞、心绞痛、偏头痛等疾病,有时还会使患者的病情加重。

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它对社会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气象台一旦发布寒潮警报,人们对此要引起重视。很难说清这些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比如干旱对人类的生活影响太大了:干旱缺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90年代初,南部非洲连续4年干旱少雨,农田干裂,水库枯竭,旱灾使得这里一些国家已经衰弱的经济安全失去了活力。我国农业干旱缺水情况也很严重。在70年代,每年有1.7亿亩农田受旱,到90年代,增加到4亿亩。全国灌溉区每年缺水量约300亿立方米。干旱缺水影响了农业的稳步发展和粮食的安全供给。干旱影响农村,也影响城市。1995年西安市闹水荒,大学只好停止期末考试,提前放了暑假。由此可见雨水对人类的生活意义该有多大。但是雨下得太大太多,洪水泛滥也会造成水灾,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

又如雪,在我国华北北方广大地区,如果冬天能下几场透雪,到开春融化的雪水可以对农作物浇灌一次,有利于作物的生长,但象内蒙古冬季的暴雪,使气温下降到零下30-40度,会造成雪灾将大量羊恙冻死,对当地的牧民带来很大的损失.....

又如雾,对于生产茶叶的山区,由于雾的原因,可以烤出有名的"云雾茶"来,但是雾对于高速公路,将会造成行车事故,给人民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

至于冰雹对人类是绝无半点好处,只会给人类以带来灾害:

冰雹是我国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我省更是冰雹的多发区。大的冰雹常常毁坏庄稼和砸伤人畜,造成灾害。冰雹对交通运输、房屋建筑、工业等方面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如何减轻冰雹的灾害是发展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冰雹对作物的危害是很大的,可使农作物遭受机械损伤。冰雹的危害决定于雹块大小、持续时间、作物种类及其发育阶段,大的冰雹袭击猛或下雹时间较长,农作物受害就重。豆类、棉花等双子叶作物较禾本科作物受害重。处在开花期或成熟期的作物较处在幼苗期受害重,甚至能造成毁灭性的伤害。果树林木遭到雹灾,当年和以后的生长均受影响,受到创伤还易发生病虫害。各种农作物抗雹害的能力不同,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期抗雹害的能力也不同。禾本科作物生育前期抗害能力强,生育后期抗害能力弱。如小麦在抽穗以前被冰雹砸断茎穗,只要留有根茬,仍能恢复生长,并获得一定产量,但在抽穗后期被砸断茎穗,则产量低而且晚熟,影响下一茬的作物播种5

寒潮大雾大风等天气气候事件

寒潮发生我国的时间及影响地区

每年冬季都有很多次较强冷空气南下,造成我国大范围地区大幅度的降温。我国很多媒体都习惯称之为“寒流”,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这种现象应该称之为“寒潮”。那么什么是“寒潮”,什么是“寒流”呢?二者如何区别呢?下面作一下具体的解释:

寒潮是我国境内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次数较多,活动范围广大。寒潮,顾名思义是寒冷的空气像潮水一样奔流过来的意思。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冷空气侵袭过来都叫寒潮,一般是冷空气侵袭到某地以后,若能使那些地方的温度在一天(24小时)内降低10摄氏度以上,同时那一天的最低温度又在5摄氏度以下时,我们才把这股冷空气叫作寒潮。但因各地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寒潮标准也不相同。

寒潮的发生原因: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是在北极地带、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以及蒙古人民共和国等地暴发南下的冷高压。这些地区,大多是分布在北极地带,冬季长期见不到阳光,到处被冰雪覆盖着,停留在那些地区的空气团好像躺在一个天然的大冰窖里面一样,越来越冷、越来越干,当这股冷气团积累一定的程度,气压增大到远远较南方高时,就像贮存在高山上的洪水,一有机会,就向气压较低的南方泛滥、倾泻,这就形成了寒潮。

寒潮带来的结果:受到寒潮侵袭的地方,常常是风向迅速转变,风速增大,气压突然上升,温度急剧下降,同时还可能下雨、下雪,出现霜和冰冻现象。寒潮南下,在我国西北和内蒙古及北方地区常有大风沙天气。在淮河以北地区一般表现为少雨,偶尔有降雪。过淮河后,降水机会增多。在我国冬季,寒潮一般是每隔3~8天出现一次,但比较强大的寒潮,平均每年有4次左右。大致出现在10月底至翌年1月下旬,个别年份在2月下旬也有寒潮发生。当寒潮向南方大规模流动时,暖空气也随之“节节败退”,因此所经过的地区,首先要受到暖空气的影响,温度显著升高。如果所经过的地区原来就已经在暖气团控制下,那么在寒潮前面暖空气不断输送之下,也会出现温度猛烈升高的天气。因而经常在寒潮之前要暖和一两天。

寒潮侵入我国的的路径:侵入我国的寒潮并不是每次都一样,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另外还受我国的高山峻岭阻挡的影响。寒潮:

1、概念:所谓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

2、时间: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

3、影响:(害)寒潮和强冷空气通常带来的大风、降温天气,是中国冬半年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寒潮天气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剧烈降温,低温能导致作物霜冻害、冻害和河港封冻、交通中断灾害,常会给工农业带来经济损失。

(利)有助于自然界的生态保持平衡,保持物种的繁茂,寒潮是风调雨顺的保障,寒潮还可带来风资源。

1、概念:梅雨(黄梅天),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

2、时间: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

3、影响:各年梅雨期开始有迟有早,梅雨持续时间有长有短,有的年份,梅雨锋特别活跃,暴雨频繁,造成洪涝灾害。有的年份,梅雨锋不明显,出现“空梅”,形成干旱天气。有的年份,会出现梅雨带北移后又返回江淮流域再度维持相对稳定的现象,习惯上称“倒黄梅”。江淮流域梅雨结束后,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江淮流域进入高温少雨天气。

1、概念: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称海温高于26℃的热带洋面上发展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s)为台风。

2、时间:台风(包括热带风暴)一般发生在夏秋之间,最早发生在五月初,最迟发生在十一月。

3、影响:台风导致大批房屋、建筑被毁,城镇、农田受淹,电力、交通、通讯中断,并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台风的危害主要由其伴随而来的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等三个因素构成。

(1)强风:强风的危害主要有:吹毁房屋、建筑及高空设施,压死压伤人员;刮断电力和通讯线路,导致电力、通讯中断;吹翻车辆、船只、行人,吹毁农作物,吹倒甚至拔起大树。

(2)暴雨:暴雨的危害主要有:造成平原洪涝,使城镇、村庄、农田受淹,城市内涝积水;引发山洪、地质灾害,冲毁房屋、建筑、道路、桥梁,甚至吞噬整个村庄;导致水库垮坝,堤防决口或漫顶。

(3)风暴潮:风暴潮的危害主要有:掀翻海上船只,冲垮码头、养殖场以及各类设施,冲走附近人员;造成海堤溃决,海水倒灌,冲毁房屋、建筑,淹没村镇、农田;造成潮水顶托甚至倒灌,导致城镇排水不畅、内涝加剧。

1、概念: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 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 一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

2、时间:沙尘暴一般多在冬春季节。第一个多发区在西北地区,主要集中在三片,即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吐鲁番-哈密盆地经河西走廊、宁夏平原至陕北一线和内蒙古阿拉善高原、河套平原及鄂尔多斯高原

3、影响:沙尘暴天气是中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

(1)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

(2)生产生活受影响。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轻者可使大量牲畜患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将导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刮走农田沃土、种子和幼苗。

(3)生命财产损失。1993年5月5日,发生在甘肃省金昌市、武威市、武威市民勤县、白银市等地市的强沙尘暴天气,受灾农田253.55万亩,损失树木4.28万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36亿元,死亡50人,重伤153人。

(4)影响交通安全。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

(5)危害人体健康。当人暴露于沙尘天气中时,各种有毒化学物质、病菌等的尘土可进入到口、鼻、眼、耳中。这些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的尘土若得不到及时清理将对这些器官造成损害或病菌以这些器官为侵入点,引发各种疾病。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生活常识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