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

滴灌灌溉技术在蔬果中的应用介绍 滴灌技术最适用于哪个农作物

  滴灌灌溉技术在蔬果中的应用介绍,关于滴灌灌溉技术在蔬果中的应用介绍的问题达达搜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农业知识:

滴灌灌溉技术在蔬果中的应用介绍

滴灌技术最适用于哪个农作物

  单纯从技术上来讲,所有的作物都可以安装滴灌。

  衡量一个作物是否适合安装滴灌主要从经济角度及作物的种植方式上进行评价。

  成行起垄栽培的作物、盆栽植物、山地的各种作物、经济林、药材等都可以用滴灌。

  目前推广面积最大的是棉花、马铃薯、玉米、葡萄、柑橘、香蕉、花卉、大棚蔬菜等等。

滴灌灌溉技术在蔬果中的应用介绍

  目前推广应用的蔬果种植节水技术大体上有滴灌、膜下暗灌、膜下微灌和喷灌四种方式,而蔬果滴灌技术是一种很好的灌溉方式,用专门的管道系统和设备将低压水送到田间覆膜下面的滴灌带,并缓慢地滴到作物根部*壤中。

  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滴灌灌溉技术在蔬果中的应用。

 

  一、滴灌的安装及使用方法

  滴灌灌溉设备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首部枢纽部分,二是灌溉管网系统。

  1、首部枢纽

  包括水泵及调压设备、过滤器1、控制与测量仪表等。

  水泵进口为一级过滤,出口为二级过滤。

  过滤器1装在主管总水表之前,采用孔径为120目的叠片式过滤器,属于二级过滤,防止滴头、喷头堵塞。

  通过观察水表的指针可了解过滤器是否堵塞需要清洗。

  2、 滴灌节水灌溉管网系统

  一般采用三级管网,即主管、支管和滴灌管,如果棚内种植一种作物,管理单纯可以统一灌溉,那么适宜采用二级管网,只包括主管和滴灌管,这样灌溉设备操作起来更简单。

  滴灌管直径通常为14-16 mm,额定工作压力通常为0.05~0.15 MPa,流量一般为1.0~3.0 L/h。

  滴灌管的铺设通常在整地起垄后铺设,可沿垄中间铺设1条滴灌管或沿垄两边的作物铺设2条,根据作物的株、行距确定,平行铺设,并连接在主管或支管上,使水以均匀的速度从管中流出。

  3、滴灌灌溉运行管理要点

  灌溉系统安装完毕后,在使用中应注意以下事项:不能自行拆掉过滤装置,不能在任意位置自行打孔安装其它装置;过滤系统是维护滴灌、微喷节水灌溉系统正常工作的关键,要经常检查过滤器的状况及时清洗过滤网,发现滤网破损时要及时更换。

  根据水质情况定期检查和冲洗管道,特别是毛管,以防系统内淤泥沉淀。

  根据作物茬口安排,铺设完管道后应试水检查各路主管、支管及毛管是否有裂口或者有破损并及时更换有损坏的管子。

 

  二、常见蔬菜的灌溉方案

  1、番茄:定植后灌1次缓苗水,开花期每7天灌一次水,每次每亩灌水量6-7m³。

  果实膨大期每4-7天灌水一次,每亩10-15m³。

  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根据室外气象站提供的水面蒸发量的1/2指导灌溉。

  温室(大棚)西红柿全生育期(4-6个月)滴灌用水量120-150m³/亩。

  2、黄瓜:定植后及时浇一次透水,也可采用沟灌方式。

  之后控水蹲苗,第一个瓜坐住后开始浇水,每次每亩灌水量为13-15m³,初瓜期6-10天浇次水,结果盛期3-5天浇次水。

  温室(大棚)黄瓜全生育期(4-6个月)每亩滴灌用水量180-220m³。

  3、青椒:定植后及时浇一次透水,也可采用沟灌方式。

  缓苗改用滴灌方式,苗期可滴灌1-2次,每次每亩10-12m³。

  结椒后每隔7-10天浇一次,每亩浇8-10m³/亩。

  4、西瓜:定植后及时浇一次透水,一般滴灌应在每亩20-25m³。

  苗期每7-10天滴灌一次,每次5-8m³/亩。

  伸蔓期每7-10天滴灌一次,每次8-10m³/亩。

  果实膨大期每6-8天滴灌一次,每次8-10 m³/亩。

  5、草莓:移栽前可沟灌一次。

  移栽后至开花期每5-7天滴灌一次,每次滴灌8-10m³/亩。

  开花至果实膨大期每5-7天滴灌一次,每次每亩滴灌5-8m³。

  采收期每6-8天滴灌一次,每次滴灌6-8m³/亩。

  采收后期酌情减少灌水量。

  6、生菜:定植后及时浇一次透水,一般滴灌应在8小时以上。

  苗期滴灌1-2次,每次8-10m³/亩。

  发棵期每8-10天滴灌一次,每次10-12m³/亩。

  结球期每8-10天滴灌一次,每次8-10m³/亩。

 

  以上就是滴灌灌溉技术在蔬果中应用的介绍,滴灌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灌溉技术,在蔬果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也是非常适合的一种生产技术。

  这种新式的技术是追求高端蔬菜种植发展,打造精致蔬菜品质非常适合的选择,符合精品蔬菜生产的基本要求。

  关于蔬果滴灌灌溉技术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达达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推荐阅读:玉米种植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详解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农业种植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