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

兔子养殖技术:需要做哪些工作?一个人可以养多少只兔子?

养兔因其投资小、见利快而受到一众农村创业者的热捧,花费上万元便可以买到上百只种兔,相比其他养殖行业而言养兔入行门槛实在是太低了,不过却有不少养殖户因为没有详细的预算和规划而失败,今天小编便给大家介绍一下入行养兔业应了解的一些知识。

养兔需要做哪些工作?一个人可以养多少只兔子?

 

首先我们要知道兔子是一种繁殖速度很快的动物。母兔4~6月龄便可以进行配种,配种后30天左右便会生产,平均每窝可以产6~8只小兔,产后十几天母兔便又可以进行配种,即便仅有数只种兔一年也可以发展到较大规模,不过国内却少有较大规模的养兔场,追其原因便是兔子繁殖太快管理不过来。

养兔需要做哪些工作?一个人可以养多少只兔子?

 

接着我们看一下养兔需要做哪些工作?

1、饲喂。为了节省人工,青年兔及无繁殖任务的成年兔可每天饲喂1次,而母兔及仔兔每天则至少需要饲喂2次,每次饲喂并不是一味的往料槽中加料便可以,需要看料槽内有没有剩料,有剩料需要先将剩料清理出来再加料,加完料还需要加水(自动饮水则要定期检查水嘴出水是否正常),饮水碗脏了还需要进行清洗,即便熟练的饲养员每笼每次饲喂时间亦需要0.5分钟以上。

2、卫生。兔舍粪污至少每星期清理一次,需要将粪污从接粪板上挂下,然后装入推车运到距兔舍较远的地方进行堆积发酵,平均下来每个兔笼的卫生工作每次至少需要1分钟的时间。

3、配种。母兔配种前一天需要将其与公兔换笼催情,然后待其发情后再予以配种,抓兔换笼、检查发情及配种等,加起来至少需要20分钟才能完成,而一只母兔每年至少需要配种7~8次。

4、繁殖。母兔繁殖前需要为其整理产房,产仔后还需要检查产仔数量、仔兔健康状况等,而且以后每天需要检查仔兔吃奶状况和健康状况等,花费在这方面的时间每只母兔不会低于2小时。

5、防疫。种兔每隔6个月便需要注射一次疫苗,而仔兔从出生到出栏至少需要注射2次疫苗,而每次注射疫苗从抓兔子到打完疫苗放进兔笼,每只兔子至少需要1分钟。

6、分笼。兔子出月后需要将母兔拿出去进行断奶,断奶后7~10天需要进行第一次分笼,按照公母将仔兔分开,一般每笼2~3只为宜,待兔子大一些还需要第二次分笼,这次一只兔子一个兔笼,每只兔子花费在分笼上的时间至少需要3分钟。

养兔需要做哪些工作?一个人可以养多少只兔子?

 

最后我们看一下一个人可以养多少兔子?

以小编的经验来看,高度自动化的养兔场(欧式兔笼、自动加料、人工授精、自动清粪等)一个人可以养300~400只母兔比较轻松,不过绝大多数养殖户并不能达到高度自动化,养100~150只母兔便会显得费劲了。

很多没养过兔子的朋友可能不太相信,我们可以100只母兔为例算一下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

100只母兔连同公兔至少110只,仅每天饲喂2次便需要工作110分钟;每星期打扫一次卫生110分钟,平均每天需要工作16分钟;防疫每年2次共需要220分钟,平均每天不到1分钟;配种、繁殖每年按照7窝计算,每次140分钟(配种20分钟、繁殖2小时),平均每天工作3分钟。仅种兔平均每天便需要工作130分钟,也就是2个多小时的时间。

我们按照母兔年产7窝,每窝7只仔兔进行计算,100只母兔每年便可以获得4900只仔兔。仔兔一般4~5月龄进行出栏上市,就算按4月龄上市进行计算也需要单独饲喂3个月,前期虽然每天饲喂2次但是两只兔子在一个兔笼,平均下来也是每天饲喂1次,算下来4900只兔子从断奶到出栏大约需要工作22万分钟,平均每天需要工作604分钟。卫生工作平均每天工作60分钟。防疫、分笼平均每天工作53分钟。饲养仔兔平均每天需要工作717分钟,将近12个小时的时间。

养100只母兔每天需要工作14小时,而且这还是保守估计,如果赶上繁殖高峰期可能一天要工作18~20小时,故而一般养殖户(夫妻档)母兔养殖数量多不会超过150只。

养兔需要做哪些工作?一个人可以养多少只兔子?

 

小编写在后面的话:

很多人一开始引进上百只甚至更多的母兔,虽然引种成本一两万元便足够,但是引种后却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是兔笼准备不足可能仅有足够的母兔笼而无足够的仔兔笼,100只母兔至少需要配种1500个仔兔笼才可以,二是没有经验会手忙脚乱,不懂如何饲喂、不懂如何防疫等等,可能导致兔群出现大量伤亡,三是没有充足的资金进行后续投资,可能很多人仅有购买种兔的资金,而没有购买兔笼、饲料的资金,这样后期便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建议大家初期引种十几只种兔,最多不超过30只种兔,一来购买数量少可以挑选更为优质的种兔,二来后续投资基本上在可承受范围内,三来可以先摸索一下养殖经验不至于手忙脚乱。我们可以将这些种兔分为3~5组(主要为了避免后代近亲繁殖),然后将其产出的优秀仔兔进行留种,用不了一年的时间同样可以发展到100只母兔的规模,而且要比直接购买100只母兔面临的风险小得多。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