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

唐三彩一般有几种颜色组成 唐三彩的颜色是怎么形成的

  唐三彩一般有几种颜色组成?唐三彩主以黄、绿、白三色构成,辅以褐、蓝、黑等色彩。关于唐三彩一般有几种颜色组成的问题达达搜小编为你整理了下面的详细答案:

唐三彩一般有几种颜色组成

唐三彩的颜色是怎么形成的

  (三彩黑釉陶马,唐代)

  前面说到:商周时期的先民们发明了釉。之后,釉被涂刷在了不同质地的陶坯上,进而发展出了不同的产物:1.涂刷在用高岭土制作的坯胎上,创烧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原始瓷器,原始瓷器后发展为成熟瓷器,也即我们现在所说的瓷器;2.涂刷在普通土料所制作的坯胎上,制作出了釉陶。著名的唐三彩便是釉陶。

  今天,咱们接着说唐三彩:

  1.唐三彩釉色的形成,

  2.罕见的黑釉三彩马(上图)

  (本文图片由作者拍摄,版权所有,全文图片皆为唐代三彩黑釉陶马,不再复注)

  唐三彩,指唐代出产的彩色釉陶器。其颜色并不仅限于三种,此处“三”表示“多”的意思。

  通常我们见到的唐三彩以绿、黄、白、褐釉色为多,蓝、黑釉色较少。釉的颜色来自于釉料中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在窑炉不同的烧成气氛中所呈现的颜色反应:

  绿釉:釉料中添加氧化铜,在窑炉氧化气氛中铜使釉呈现绿色;

  黄釉:釉料中添加氧化铁,在窑炉氧化气氛中铁使釉呈现黄、褐或棕红色;

  白釉:由于釉料由瓷土等原料制成,瓷土中又或多或少都含有一些氧化铁成分,而氧化铁在还原气氛中能使釉色呈现青色。因此,通过对釉料的加工精制,使釉料中氧化铁含量降到极低水平,烧成后的釉即是白色。

  黑釉:提高釉料中氧化铁的含量,在窑炉氧化气氛中含铁量越高(高至8%),烧成后的颜色越深。通过调整含铁量可得到紫色、黑色釉。

  蓝釉:釉料以钴为着色剂,在窑炉还原气氛中钴使釉呈现蓝色。

  唐三彩是怎么做出来的?

  唐三彩并非是一次烧制完成,其烧制分为两步:1.素烧:先制作素胎,入窑烧制;2.在烧成后的素胎上施釉,再入窑二次烧制。

  唐三彩是一种创烧于唐代的低温铅釉陶器。因釉料中加入大量助熔剂铅而使釉的熔点降低,在700度左右的条件下釉即可达熔融状态。此时胎体表面的釉逐渐向四周流动扩散,使各种颜色相互浸润交融,形成自然而又斑驳的色彩效果,遂成为独具风格和魅力的一种特色陶器。

  为什么唐三彩中骆驼和马的形象比较多见?

  盛世大唐,万国来朝,中外交流空前频繁,通过丝绸之路运抵盛唐的物资络绎不绝,而担任这一艰巨使命的正是西域之骆驼。因此,当时的人们把骆驼看做是财富和富贵的象征,而唐人爱马又是出了名的。因此,作为明器(注意!唐三彩是明器),唐人竞相以三彩骆驼、三彩马当做陪葬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唐三彩多是骆驼和马的原因。

  本篇陶宝简介:

  三彩黑釉陶马,公元618—907年,唐代;1972年河南洛阳关林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唐墓中出土的各种三彩马,尽管千姿百态,却都具有头小、臀圆、体态匀称、膘肥体壮的特点,是当时西域马体型的写照。这件马俑除面、鬃、尾、蹄涂白釉外,全身披黑釉,在唐三彩中实为罕见。而且造型雄健,釉色匀称,姿态自然,是唐三彩马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唐三彩一般有几种颜色组成

  唐三彩主以黄、绿、白三色构成,辅以褐、蓝、黑等色彩。

  “三彩”是多彩的意思,并不专指三种颜色。

  正是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才习惯称之为“唐三彩”。

  唐三彩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在同一器物上,黄、绿、白或黄、绿、蓝、赭、黑等基本釉色同时交错使用,形成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