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

精准扶贫如何精准评估?

在扶贫领域,很多工作没有办法用客观数据直接评价,因此,第三方评估这台“质检仪”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不过记者在一些乡村采访时有扶贫干部反映,有些评估人员并不十分了解农村情况,甚至连方言都听不懂,无法和村民交流。一些年轻的评估员比较“外行”,有时候做出的结论让部分扶贫干部不服气,担忧评估结果有失公正。


精准扶贫如何精准评估?

扶贫工作细致复杂。如何给这些工作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显然对当地百姓至关重要,对上级部门的考核和扶贫政策的考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李长安认为,要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和制度设计,精准评估,使评估结果更有说服力和公信力。

李长安:目前我国正在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第三方评估,也是扶贫开发工作的一大创新,对保证脱贫质量经得起历史和时间检验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践中,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既有扶贫成效评价本身的复杂性等客观原因,也有评价指标不完善不科学、评估队伍不专业等方面的主观原因。

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和完善评估指标体系。最好在指标体系中包含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也即定性和定量两类指标,避免片面依靠定量指标评价带来的偏差。通过定量、定性指标的相互印证,才能科学全面地了解贫困人口的真实脱贫情况。

二是要建立一支熟悉扶贫工作的评价人才队伍。目前确实有很多地方的评估主要是高校老师带着学生进行,但学生们往往只知道对评价指标体系的计算,对实际扶贫工作却一知半解,没有感性认识,很容易对扶贫工作中的一些定性判断出现失误。因此要整合多方力量,特别是吸收有经验的基层干部采用地区交叉的方式参与到评估工作中来,从而避免因为评估员缺乏一线扶贫工作经验而形成误解或误判。

三是要坚持以评促改,正确认识第三方评估的功能。如果过度强调、依赖或迷信第三方评估的作用,就会迫使下级提前开展各种预评或预演,疲于应付。如果评估时又出现不合理不专业的评估结果,扶贫干部的工作就得不到客观评价。评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和巩固扶贫效果,不能只注重结果,还要注重过程,也不能单纯以结果论英雄,还需要考虑到扶贫对象的主观脱贫能力和决心。只有如此,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才能实现“精准评估”的目的。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