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

大数据杀熟最高可罚5000万 大数据杀熟最高可罚5000万元

达达搜了解到,关于大数据杀熟最高可罚5000万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都说现在是大数据时代,因而在网上很多东西也是比较方便的,但随之而来也出来了一个新词语叫做“大数据杀熟”,很多用户都表示有亲身经历过,据了解大数据杀熟最高可罚5000万,那么大数据杀熟怎么解决,接下来大家就随达达搜小编一起了解看看~

大数据杀熟最高可罚5000万

在经过两次审议后,近日,《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征求意见稿)》)在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

经常使用某个APP,却发现自己下单购物或者预订酒店机票的价格比“新手”贵。针对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网络平台利用大数据“杀熟”问题,《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给予重罚——违法所得不超过1万元的,5万元起罚。情节严重的,可处5000万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营业额5%以下罚款。

1、为任性收集个人信息划红线

须遵循五项基本原则

大数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深圳是重要的电子信息和数据产业基地,汇聚了超过300家大数据企业,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大数据产业链。但由于现阶段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深圳的数字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个人数据保护机制、企业间数据不正当竞争纠纷多发等。深圳率先就数据立法,不仅是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落实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具体举措。

长期以来,一些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强制索要用户授权令人深恶痛绝。针对这一问题,《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自然人对其个人数据享有人格权益,并确立了处理个人数据的五项基本原则,即合法正当、最小必要、公开透明、准确完整和确保安全原则。

“最小必要”即是限于实现处理目的所必要的最小范围、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处理个人数据。

2、一旦注册无法注销

数据处理者应提供撤回同意途径

安装应用程序时可以“一键同意”,撤回同意时却设置各种障碍,甚至是一旦注册无法注销,这是立法征求意见时很多人“吐槽”的地方。为此,《条例(征求意见稿)》专门作出规定,要构建以“告知——同意”为核心的个人数据处理规则,数据处理者应当提供撤回同意的途径,不得对撤回同意进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条件。

搜索过一个东西,就频频推送类似产品的广告,想关都关不掉,不少用户都有过这样闹心的体验。为此,《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数据处理者可以进行用户画像和个性化推荐,但是应当明示用户画像的规则和用途,并为被画像主体提供拒绝的途径;自然人有权随时拒绝对其进行的用户画像和个性化推荐。

3、探索建立数据交易制度

大数据“杀熟”要重罚

数据的价值在于流动,而数据交易是数据流通的基本方式。探索建立数据交易制度是此次立法的一大亮点。一是明确数据交易范围。规定可以交易的范围为“合法处理数据形成的数据产品和服务”,并从反面禁止交易“包含个人数据而未经相关权利人同意或者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数据产品和服务。二是提供数据交易配套支持,引导市场主体通过依法设立的数据交易平台进行数据交易,支持数据价值评估、数据交易模式创新,促进数据资源高效流通。

此次立法还确立了数据公平竞争原则,规定市场主体不得实施侵害其他市场主体或者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不得通过数据分析,无正当理由对交易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实施差别待遇。违法上述规定的,除没收违法所得外,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违法所得1万元以上的,并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5000万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营业额5%以下罚款,并可以给予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关闭等处罚。

4、应对数据侵权维权艰难

建立数据领域公益诉讼制度

当前,由于缺乏有效的惩处手段,个人数据侵权行为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屡禁不止。为严厉打击个人数据侵权行为,《条例(征求意见稿)》加大对违规处理个人数据或者处理个人数据未采取必要安全保护措施的行为的处罚力度,违者没收违法所得,并按照每处理一个自然人的个人数据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对于拒绝用户撤回授权等限制自然人行使数据权益的违法行,情节严重的,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

现实中,数据侵权行为具有高度隐蔽性,受侵害主体往往难以察觉其数据权益被侵犯,即便察觉,由于取证难,出于时间或经济成本的考量,也难以实现有效维权。为缓解当前数据维权艰难的现状,《条例(征求意见稿)》建立数据领域公益诉讼制度,规定有关行业组织、人民检察院可以就未落实数据安全保护责任或者非法处理数据致使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行为,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人民检察院还可以对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行政机关,提出监察建议或者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大数据为什么会专挑熟人作案?

互联网巨头掌握着用户的各种基本信息,为了扩展自己的用户渠道,不断吸引新用户,各大互联网平台不得不提高补贴力度。订过外卖的人都遇到过,新用户的优惠力度令人咋舌,而老用户永远享受不到如此服务。

平台补贴新用户的成本,就是从老用户身上赚回来的。而老用户因为粘性很高,基本不会转换平台,所以平台养熟,不宰你宰谁?这就是互联网平台的套路。

消费者该如何避免被大数据杀熟呢?

第一,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为非熟客。

我们在日常购物的时候,最好有两个同类型的App,或者在某一段时间内删除在安装,以此触发平台的客户流失预警,让平台将你列为即将流失的用户。

当然,我们也要经常清除网站的基本信息,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个非熟客。

第二,多次对比同一商品的价格,询问亲朋好友相同商品的价格,打破消费者隔阂,从而不被大数据杀熟。

第三,从源头下手,谨慎授权用户信息,对于APP的申请授权予以拒绝,尤其是定位以及通信这些暴露购买倾向的信息。

互联网平台之所以会利用大数据杀熟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我们的基本信息,如果我们在授权的时候能够谨慎,那么互联网平台也不会将我们列入杀熟的目标。

当然了,话又说回来,如果某个平台长期把您当作韭菜,那么您也可以彻底删掉该平台,选择另一个同类型的平台了。



以上是大数据杀熟最高可罚5000万的全文内容,更多的热点资讯请访问达达搜首页。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